
文化
-

-
见证古代刑法制度的西周刖人守门鼎
寒冬时节,三五好友相约,围坐一起,热气腾腾地吃一顿涮煮大餐,真是无比惬意之快事。面对着餐桌上“咕嘟嘟”翻滚着的火锅,心中不由得闪出一个疑问:“这既简单且热闹的吃法,究竟源自何时?” 40多年...
-

-
牛纹牛闻:古代牛形青铜器里的牛方鼎、牺觥
文 胡嘉麟 2021年是辛丑牛年。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勤奋坚韧、温和忠厚。牛还是财富的象征,祭祀的供品、氏族的图腾……从中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可知,牛的纹饰或造型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
-

-
童衍方:创作收藏,皆是传承
步入童衍方位于静安中心地带的宅院,你会很惊奇在这个外形西式的小洋楼里,会是这样一派古雅又禅意的文人气韵:小花园里有青竹,有活水,还有一方玲珑却并不通透的太湖石,上面有童衍方自己的手书“听禅”二...
-

-
考古第一现场:神秘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真相只有一个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更是为民众所津津乐道。在史书记载中,治水有功、德高望重的大禹成为部落领袖,并成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王朝,但这一久远的民...
-

-
《清代学者象传》札记三题
叶恭绰最为人所称道的事功之一就是《清代学者象传》的梓印。《清代学者象传》初集梓印于1930年,《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梓印于1953年。此书自行世以来备受关注,甚至连毛泽东都写信给叶恭绰借阅《清代学者象
-

-
明末清初画派与画家关系,以芜湖画家萧云从为典型
徽芜湖画家萧云从(1596-1669),相对清初画坛的主流群体如“四王画派”,一向被视为非主流画家。论者多认为他与皖南诸派有密切关联,其作品亦往往被认定与黄山有关。查实萧云从未曾踏足黄山,其生活和重要艺...
-

-
徐州地区出土汉镇赏析
图1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青玉熊镇
镇是古人日常生活实用器,唐代之前的人起居生活席地而坐,当时人为防止起身落座时席角卷折或席子移动,在席子四角放置席镇以起稳固作用,最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镇。
-

-
东汉末年分三国 也有说唱陶俑
在汉朝,说唱艺术非常盛行,东汉时期,风头尤盛。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说唱已是成熟的职业,说唱艺人被称作“俳优”。俳,戏也,指诙谐滑稽的表演;优,倡也,即击鼓戏笑的演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
明楚昭王墓中的随葬明器“铜火炉”
“早起轻寒尚裌衣,饭余春雨满行旗。春波绿处春草碧,晓露浓时晓日晞。桃李年年春富贵,桑麻事事道精微。诗情不在火炉畔,风雪灞桥烟景归。”这是宋代诗人许月卿描述春寒料峭时节景象物事的一首七言诗,其中...
-

-
印尼发现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动物岩画
考古学家近日在印尼发现了目前全球已知最早的描绘动物的洞穴壁画,据信这幅画着一头野猪的作品创作于至少4 55万年前。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4日报道,这幅岩画发现于苏拉威西岛一个偏远山谷洞穴中,
-

-
商早期甲骨文象牙简研究探析
五枚牙简(每单枚牙简均高2 6、宽1 2、厚0 8厘米) 2005年秋,家父于亳州曹操运兵道附近古玩市场发现了五枚牙简,这些牙简竖立来看单个高2 6、宽1 2、厚0 8厘米。五枚牙简都是标准大小样式,略有薄厚不均匀
-

-
考古专家: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迈入高级文明社会
刘国祥研究员介绍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
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对中华文明早期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
-

-
浅谈黔西南州博物馆藏人物陶俑的服饰特征
图1 抚琴俑
汉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国力昌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积极活跃。黔西南地区,历史上曾为夜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武帝时期,归附汉朝,“其地分隶犍为郡和牂牁”[1]。从交乐...
-

-
从清砚说徐渭与下江考棚
近日,见到南京城南刘棣收藏的一方旧砚,砚长18、宽11 5,厚1 7厘米。正面刻有龙饰图与砚池(图1),背面刻有明代徐渭的一首“独立书斋啸晚风”草书诗(图2),砚左侧边镌有“光绪卅年下江考棚”(图3)...
-

-
汉画像石上演绎的“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史话,在汉代已为人传颂,沿袭至今未衰。 如图所示是一幅汉画像石拓片(见图),画面表现的正是荆轲谋刺秦王,匕首击中柱身的一瞬间的场面;露出的刀锋,表现出荆...
-

-
古代照壁艺术瑰宝纵览
北京北海九龙壁
中国有许多宏伟优美的照壁,分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们是祖国的珍贵文物和优秀古建筑,是闻名于世的东方文化艺术瑰宝。北京故宫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铁影壁湖北襄阳绿影
Copyright © 2022 DDSC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投稿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