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
-

-
画亦艺也: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
宋 柳鸦芦雁图卷(局部) 赵佶 上海博物馆藏 宋代对于中国绘画意味着:一方面完成了由“再现”到“表现”的视觉转变;另一方面完成了由“百工”到“文之极”的身份跃迁。纵观两宋绘画的发展,两宋之际的绘...
-

-
宣德皇帝的书画才能
朱瞻基《莲浦松荫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古代皇帝中,有不少在书画方面造诣颇高的,而论最优秀者,要数北宋的徽宗皇帝赵佶。从宋徽宗往后,时间再过去数百年,明朝的第五代皇帝朱瞻基的书画造诣也较高,其
-

-
民国“教子图”折扇妙趣横生
如图所示是一件民国时期的“教子图”折扇。此折扇制作工艺、扇面画意很有故事性,有一定收藏和研究价值。 折扇,又名腰扇,滥觞于汉末,曾为王公贵族的宠物。至晋代,腰扇又称叠扇,已成为上流社会男女...
-

-
郑州博物馆:沈周《深山策杖图》轴
郑州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深山策杖图》轴(见图),纸本,墨笔,纵151、横38厘米。绘峰峦叠嶂,行云缭绕,树木丛生,一扶杖老者跨溪过桥,漫步于深山溪畔之间。画面右上题署:“□林绿暗无花,小溪穿树萦斜。一...
-

-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交通运输工具
繁华热闹的汴京街市、鳞次栉比的酒肆商铺、远来的骆驼队、驴车、牛车、汴河上千帆竞发的船只……上千个动态人物栩栩如生,华灯闪耀每一处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前汴京盛景之中。动态版《...
-

-
赵良翰:梅花清极不知寒
看赵良翰先生作画,实为视觉享受。先生立于案前,执笔顶端,开合转辗,挥写自如。笔腹含墨浓淡,蓄水多寡,其了然于胸,无须备纸试毫。润则行笔疾,枯则行笔缓,待一幅水墨梅花完成,砚边笔洗之水,依然清澈
-

-
《种秋花图》:秋时种菊之奇
清 余省 种秋花图 165 8×93 7cm纸本 立轴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有“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之说。唐代王维的花卉就有四时不分同时齐放的表现。南宋陈郁认为:“...
-

-
时代的笔墨——读陈之佛的《和平之春》
傅抱石曾经题写过这样两句诗:“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诗中所指即是自八大山人及恽南田故去后的300年间,一位最应推举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大家——陈之佛。近期,中国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了...
-

-
齐方忆姥爷汪曾祺:曾看老头儿的画横竖不顺眼
雨 太阳明晃晃挂在天上,照得每一处都亮亮的。天气真好,适合看一场展览——我陷在深圳酒店大堂的沙发中愣愣地想。筹备了大半年的“汪曾祺书画艺术作品展”深圳站如期“见人”,喜悦、兴奋、疲惫、怀念交织在...
-

-
费丹旭名作《红楼故事图》
清 费丹旭 红楼故事图 册页之二 26×31cm 绢本设色 1839年 中国美术馆藏 费丹旭(1802年1月—1850年12月),清代画家。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长房后裔,晚号偶翁,乌程
-

-
读《秋园 蛱蝶图》二问
清 汪中 秋园蛱蝶图 102×66cm 绢本设色 立轴 安徽省博物馆藏 艺术之美不同于自然之美,是因为自然之美乃天公之作,没有人能驾驭;而艺木之美出于人类之手,在表现自然对象之美的同时,必然会融入
-

-
有境界的书法家和有意思的书法作品,都是“熬”出来的
一幅书法作品,其中有看得见的东西,笔画、墨色、字形、诗句等,这是外形,也就是“躯体”;但书法还有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风神、韵律等等,这就是书法的“灵魂”。书法出“味”,往往就出在这“灵魂...
-

-
怎么才能提升你的书法欣赏水平呢?
原标题:书法欣赏的四重境界,你在那一层? 有句话说:别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实际上,眼界的贫穷也会限制了一个人对书法的想象力。 那怎么才能提升眼界,提升书法的欣赏水平呢? 先来说说
-

-
怀素《论书帖》另一版本被发现 书法豪迈多姿
在中国历史上,怀素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擅长大草与小草,以草书名世,与张旭齐名,被尊称“草圣”。怀素的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其中《论...
-

-
《清明上河图》里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局部 急速赶来运酒的军车 唐代韩滉《五牛图》卷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卷轴画,那么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为何被称为“古画第一幅”?南唐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的棋盘中暗藏着什么玄机?自...
-

-
晚明书画家李日华《秋山疏树图》
晚明书画家李日华属于“全才”,生平喜酒的他在诗文、书法、绘画、戏剧、散曲、鉴赏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堪称一代大家,在当时极具声望,影响颇大。 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
-

-
元代周朗《杜秋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幅元代周朗绘《杜秋图》卷(见图),设色,纸本,纵32 3、横285 5厘米,署款:“周朗伯高”,下钤印“冰壶画隐”。作品有元代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行书录唐杜牧《杜秋娘诗》,明宋璲题...
-

-
元代花鸟:由写形向写意过渡
元 钱选 桃枝松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绘画的审美观是由现实观照走向了内心感悟,这是由于多方面的现实因素导致的。首先,元代来自大漠的蒙古统治者对新建立的帝国施行民族压迫政策,旧的社会格局被撕
Copyright © 2022 DDSC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投稿客服QQ:67650701